楊茂林(1953~) 的雕塑作品挺常見的,MOCA與北美館的聯展、宜蘭美術館、耿畫廊的門神(?) .......都有它的蹤跡。大抵上的原因不外是樣貌有趣討喜、做工精巧,且不易毀損,看似非常符合這幾十年來所謂「文創」所欲達到視覺刺激,不著痕跡,商業性豐富的藝術思想。比起楊茂林初期,解嚴前後那段時間的油彩作品,這十多年來在作品本質文化上的討論方式反而較為限縮與和緩,但仍可稱為台灣文化社會的轉變的良好範例。楊茂林自己也說,他對自然景物(寫生)沒有感情,不大會感動。對人物,人的喜怒哀樂滿敏感的,因此以人為主的創作。這是看楊茂林作品很重要的一個切入點。

下文便以倒敘法,簡要說說楊茂林的作品,當然作品範圍不僅止於今年北美館回顧展之範疇。 

(圖片來源由各該圖片超連結進入,無超連結者,是自己在回顧展拍的)

------------------------------------------------------------------------------

【尋找曼荼羅】(2012~)

[尋找曼陀羅]系列挪用[綠野仙蹤],桃樂絲跟獅子、錫人、稻草人到奧茲國尋找勇氣、愛心、與智慧的寓言,來創作尋找人生的真理與真諦,與活著的意義。

「這次的作品我讓它單純化,就是回到物質的本身,你可以完全不了解它是什麼,但你從它的線條、它的造型,從它的空間感、從它的色澤,去體會它本身作品本身的美感。」

奧茲布袋鰻1.JPG 
[奧茲布袋鰻], 銅、不鏽鋼、玻璃、LED, 2014, 37x80x110cm

奧茲布袋鰻2.JPG

這是深海交通巴士,像停機坪的樣子。

 

奧茲哥布林號.JPG 
[奧茲哥布林號], 銅、不鏽鋼、琉璃、壓克力、LED, 2015, 62x67x122cm

 

奧茲闊嘴鰻王號.jpg
[奧茲闊嘴鰻王號], 銅、不鏽鋼、LED, 2015, 292x102x253cm

奧茲闊嘴鰻王號 2.JPG

這是[綠野仙蹤]中錫人的坐騎,為戰鬥狀態,要保護桃樂絲。

 

mandala_part_15-1.jpg
[奧茲蘭壽萌呆號], 銅、不鏽鋼、琉璃、LED, 2014, 128x82x132cm

金魚不用很酷或戰鬥,它裝可愛就好了,也可以當坐騎。

-----------------------------------------------------
這些海底生物都是以石膏模型再鑄銅做成,重點是表面鐵鏽的「養色」技巧。楊茂林對此解釋:「有時候當一個藝術,都是你完全控制的話,一樣的情形,那就不好玩了。在這過程中,它才會產生不是在你計畫中的,產生出來的效果,不會是你能控制的,那種就有一點搏鬥的感覺,你在跟他做戰的感覺,那就好玩了。」

[尋找曼陀羅]是我在楊茂林雕塑作品中,最喜歡的系列!好幾年前在藝術家博覽會上,有幫忙定位和亂摸(?)某隻奧茲號,非常扎實與溫暖和善觸感,但需要二到三人才搬得動......
---------------------------------------------------

領袖很大】(2010~2011)

把卡漫人物、歷史上知名的人物混合。

將腦殘派大星與孔子碰撞出激烈外星人火花、皮老闆融合與希特勒的性格上的嘲諷融合。異種混合的本身,是對於一個很安靜的、長期穩定的一個文化系統或者視覺系統進行顛覆。楊茂林說明:「他把我以前的諷刺的、顛覆的,變成幽默包裝出來。對我來說,做政治的、批判的剛好可以把我的一些煩躁、不平宣導出來。

a領袖很大001─米克斯孔夫子.jpg 
[領袖很大001-米克斯孔夫子] ,  2011, 金屬相紙, 240x120cm;
銅雕、金箔, 122x69x56cm

 

9121819879_289b70a236_b.jpg
[領袖很大002-米克斯希特勒] ,金屬相紙, 2011, 240x120cm;
銅、金箔, 2011, 97x70.5x87cm

----------------------------------------------

[摩訶極樂世界復刻版] (2010~2011)

Revisiting_-Pure_part_01.jpg
[護國大魔明王] , 銅、金箔, 2011, 420x175x175cm 

------------------------------------------------------------------------------------------------

 

[追殺愛麗絲] (2009~2011)

 

追殺愛麗絲.JPG

 

-------------------------------------------------------------------------------------------------

 

[有關愛情的故事] (2007-2009)

 

DSCN0862.png
不鏽鋼、金箔, 2009, 207x118x8cm

----------------------------------------------------------------------------------------------

 

[摩訶婆娑世界的夢幻島] (2006-2009)

 

摩訶婆娑世界的夢幻島 1.JPG

 

摩訶婆娑世界的夢幻島 3.JPG

 

--------------------------------------------------------------------------------

 

[摩訶大聖羯摩曼荼羅] (2005~2007)

 

摩訶大聖羯摩曼荼羅2.jpg

---------------------------------------------------------------------------------------------------------

 

[摩訶極樂世界]  (2003~2006)

 

pureland_part_06.jpg
[騎黑羆的悟飯小天王] 銅、金箔, 2005, 107x32x25cm

摩訶極樂世界.JPG

-------------------------------------------------------------------------

[MADE IN TAIWAN文化篇─封神之前戲 請眾仙III] (2002~2003)

封神之前戲─請眾仙 III.JPG

 

DSCN0851.JPG

DSCN0859.JPG

--------------------------------------------------------------------------------

楊茂林於近1999年,到了油畫的創作高原期,開始對油畫缺乏熱誠,在北藝受學生、同事影響下,進入雕塑領域。

「將這些卡漫人物封神,對我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了,將這些創作過程崇欽激起我的童心,自己做大人的玩具給我自己玩。」

關於卡漫和宗教的結合,楊茂林解釋道:「宗教在文化上是一個最高端的,卡漫是在文化上最大眾化,一個最高端跟一個最大眾化,兩個結合之後他們產生的火花,在藝術上它就變成一個張力了。」因此,神佛的坐騎,要別緻一點,要幽默好玩一點。

儘管如此,這些偶像崇拜、中式寺廟景、神桌、窗櫺......在我歷經一連串楊茂林先前的國家暴力與社會嘲諷作品後,卻感到十分衝突與好笑,沉和、深邃與虛無,好像是楊茂林轉向一種較平靜的自省與關心社會的方式,不鏽鋼、木雕、金箔、法輪等精工藝,對先前作品風格也到達到嘲諷加成的效果,一切彷彿都是在開玩笑般。即使楊茂林解釋道一切仍以好玩、開心、自己做玩具自己玩為主。

-----------------------------------------------------------------------------

[製造台灣‧文化篇] (1994~1997)

作為台灣文化系列作品的最終章,【製造台灣‧文化篇】在我看來是充滿焦慮、譏諷、戲謔與性。楊茂林從小就愛看圖像、漫畫,而「文化」對他來說,漫畫是佔了很重要的角色。基於政治人物都已經被消遣到沒有權威可言,就將目標轉向卡漫裡的英雄,畢竟這些拯救世界的偉人,還有一點點權威在。就找他們下手了。楊茂林到底是在焦慮些什麼(誤!)。

鋼彈的蛋蛋 1p.jpg
[鋼彈的蛋蛋1p], 2007, 204x150cm x3

 

五福臨門.JPG
[五福臨門] 1998, 116x182cm

 

金剛與美少女.JPG
[金剛與美少女] 1996, 116.5x160cm

戒急用忍:1996年9月14日,李登輝於台灣經營者大會上所提出之對台灣企業界投資中國的主張:「高科技、五千萬美金以上、基礎建設」三種投資應對大陸「戒急用忍」,以免臺灣喪失研發優勢以及資金過度失血。 (WIKI)

是「欲望上」或「政策上」的戒急用忍,我想兩者都說得通,這也是楊茂林[製造台灣‧文化篇]的戲謔性精髓。

 

鹹蛋超人與按摩棒.JPG
[鹹蛋超人與按摩棒] 1997, 194x260cm

=-=-=-=-=-=-=-=-=-=-=-=-=-=-=-=-=-=-=-

以下為楊茂林政治訴求性非常強烈的作品,可歸類於另一個階段的創作。探討台灣島上,原生物種、殖民者、被殖民者、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存在。
「那個年代是個貧窮、動亂的年代,資源匱乏的時候。我父親受日本教育,國民政府來了以後,他的日文是沒有用途的。他的身分證以前是日本人,國民黨來了之後變成中華民國人。」
 

[台灣製造]的起源:台灣是我們生長的地方,楊茂林開始關心自己,這個地方,因為這是他住的地方。進而探討,台灣的過去、現在、未來是什麼?因為所有東西在這邊(台灣)出現的,都是「台灣製造」。文化是互相合、乎相影響、互相傳成、互相交配,這樣才會有好文化。而要用什麼方法代表台灣文化呢?

其中楊茂林的台灣歷史文化能分為三的部分:
1. 圓山記事:用貝塚來紀念。不管古代人怎麼樣,他們一定會在聚落,一群人住在河邊、海邊,就一定會有垃圾堆,垃圾堆以後就變成貝塚。貝塚就是文化生活的一種遺跡。所以楊茂林選用貝殼來代表台灣最早文化的一個紀念碑。
2. 百合記事:用百合花和台灣特有的動植物合在一起。認為台灣是一個神祕樂土的心情。並考量到百合花,有活著的意義,有呼吸的感覺,而且很優雅。相較之下,貝殼沒有在呼吸。
3. 熱蘭遮外來政權:台灣被殖民(西班牙、荷蘭、日本、大清、國民黨、鄭成功)的範圍很廣,楊茂林選擇第一個殖民所在地政府「熱蘭遮」命題。
4. 大員記事,就是漢人來的事情。李鴻章、蔣介石、毋忘在莒是一個共同記憶。
「在我看來,這就是台灣這個地方的人與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強盛生命力做關鍵的因素,因此,混種文化、雜交文化在我看來是一個美麗偶然。」

---------------------------------------------------------------------------

[熱蘭遮紀事] 

關於我們所熟悉的歷史記憶,卻模糊,但卻是真實發生的事,對這些「開創者」殖民行為、侵略事實的煩躁感。

熱蘭遮紀事XL9302.JPG
[熱蘭遮記事 XL 9302] 1993, 218x292cm

熱蘭遮記事...png
[熱蘭遮記事 L9401], 1994, 194x324

丘逢甲、唐景崧的藍地黃虎旗與洋人的船堅炮利,對楊茂林的台灣史觀來說,皆是外來政權,皆為砲口一致對向台灣的一群人。

 

熱蘭遮記事.JPG

[熱蘭遮記事], 1993, 260x350cm

-----------------------------------------------------------------------------

[大員紀事]

大員紀事‧虎 L9501.jpg
[大員記事‧虎], 1995, 218x140cm

 

大員紀事-資料準備刪除.JPG
[大員記事‧資料準備刪除], 1995, 194x260cm

 

熱蘭遮記事.png
[熱蘭遮記事 L9301] , 1993, 112x194cm

鄭成功和荷蘭的將軍,他們形式對照,對我來講他們都是殖民者。兩個同等,都是炮打台灣。圖中的荷蘭人為當時多位荷蘭統治者的形象組合體,並非特定某一人。

-----------------------------------------------------------------------------

[百合紀事]

百合記事.JPG
[百合記事], 1993, 194x112cm

------------------------------------------------------------------------------

[圓山紀事] (1992) 

猶如考古現場般,整齊「陳列」大螺與貝塚、畫面的暗色調,像是被封陳的記憶班晦暗。尤其是一顆 260cm的大螺,散發一種崇狀的美感。

------------------------------------------------------------------------------------

楊茂林用他的創作來表現時代的氛圍,整個時代的環境。這對他來說,這方式是最生猛有力的:「我要把藝術的表現方式,做得像一張海報,像一張超級大海報,有宣傳性的、有政令性的。但是,這是為我服務的,不是為政治,不是偽政府,是為我個人服務的一種大海報。」

瞭解紅蘿蔔的N種方法.JPG

 

瞭解紅蘿蔔的N種方法VIII.JPG

 

MADE IN TAIWAN‧標語篇IV.jpg

[解析紅蘿蔔] 1991

紅蘿蔔系列完全是明喻。解嚴前後政府發出的經濟發展口號、兩岸政策等,就像綁在驢子面前的紅蘿蔔,讓想吃紅蘿蔔的驢子不斷往前跑,但那驢子終究是吃不到的紅蘿蔔,在勝利口號的帷幕下,既得利益者仍舊是獲利者。

 

MADE IN TAIWAN‧肢體記號篇II 1.jpg

[標語篇 VI] 1990, 265x350 
這是一件我非常喜歡的作品,楊茂林以油彩做出版畫效果,巨幅的標語式宣傳,以粗實的線條表現出動態的肌肉,強烈地將肢體暴力與其中的力量展現。下方「MADE IN TAIWAN」看了令人很辛酸阿.......
(高中(戒嚴時期)楊茂林就參加黨外運動,被鎮暴被憲兵和警察用長棍打過果然什麼都知道了(等等!))

MADE IN TAIWAN‧肢體記號篇II 2.JPG [標語篇 VI] 局部

 

勝與力.png

[勝與力]  1998, 330x260 拳頭

「創作是一種發言權,一種顛覆的手段,一種證明自我存在的工具。」

a圖像英雄I.jpg

[肢體記號 II]  1990, 160x320cm

-----------------------------------------------------------------------

鯀的誕生.png
[鯀的誕生], 1986, 73x91cm    

鯀被殺的現場II.jpg
[鯀被殺的現場],  1986, 162x260cm

:為堯所殺,其子為禹。被殺的原因有許多,但都是政治上因素。堯欲傳天下於舜,鯀諫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傳之於匹夫乎?』堯不聽,舉兵而誅,殺鯀於羽山之郊。或「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WIKI)

楊茂林選擇「用神話叛逆的英雄,來變成我的英雄」並認為歷史常常是勝的人在寫,所以把一些政治、歷史的人物,尤其是古代那些神話英雄,重新再詮釋一次。是一種對當時政治局勢的一種背叛、叛離。楊茂林對於其用神話來影射,做以下說明與想法:「這裡面有兩個問題,神話的來源是中國的,而且你是看書來的,不是你的真實生活。是我自己投注在那裡面,可是這不是我的母體。語言不是我們的母體、故事也不是我們的母體,是教育來的。所以他不是真正屬於我的生活......而真正街頭的運動,才是我生活的,我看到的,我呼吸得到的東西,所以最後選擇那邊開花結果。」

 

參考影片:

 

(這廢文就這樣拖了滿滿一個月才亂七八糟拼湊好。總之就先這樣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renlin79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