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莊喆回顧展 → 鴻濛與酣暢]  2015/09/26 ~ 2016/01/03 北美館 3F

正好是開展當日去參觀,直奔三樓看 [莊喆回顧展] 。其實在這之前,我根本不知道這位了不起藝術家。展間頭幾件作品滿滿史博館館藏的老派風格,看到覺得自己都老了,但走進第三個展間後,發覺莊喆真的技法高明得須令人跪拜之。他是台灣抽象畫領域中,一位很重要的藝術家。同時將展間中20分鐘的訪談紀錄片看完,輔以之後看的莊喆短篇介紹,「莊喆作品」與「莊喆這人」間,算是建立相當程度的閱讀上連結。

在看莊喆中後期創作理念時,總讓我想到另一位已故的大師朱德群 (1920~2014) ,雖二人皆為抒情抽象畫風格,但氣勢與風格完全不一樣!(這留到後面說明。)

==================================

以下就莊喆回顧展之作品,搭配簡易的生平依序說明:

莊喆,1934年生於北平。父親 (莊尚嚴) 任職於北平故宮,1940年帶著故宮文物們南遷至貴州躲避戰亂,因貴州氣候潮濕,莊喆常看父親在山洞外曬諒畫以防潮。從小看著故宮國寶長大,對中國傳統書畫有許多認識。

1948年,國共戰事危及,莊喆隨同家人,帶著故宮文物逃到台灣。

1954年(20歲)時,進台師大美術系就讀。

1958年加入「五月畫會」。因身處於中國傳統藝術教育與五十年代的國際觀(特指美國現代藝術)混雜的年代,「五月畫會」宗旨即融會中西,創造「中國式的現代畫」。同時進行此藝術理念的推廣與實踐。而莊喆,為其中之知名成員,且一生奉行此道,不斷驗證與實踐之。


*****


之後 [拼貼水墨] 時期。莊喆回顧道:過去七十年代的塊狀水墨,僅呈現「線」。而忽略的中國山水畫的「色」與「面」。惟其中不少有趣的作品,尤其是渲染文字。

國破山河在.JPG 
【向杜甫致敬 -- 國破山河在】, 1966, 152X112cm。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件作品啊!偽拼貼效果的色塊,過度渲染卻又質地堅實的文字。


抽象.JPG
【抽象】, 1978, 125x107cm。

這件作品的能量感很強。


雲臥碧山.JPG
【雲臥碧山】, 1979, 120x110cm。

噴墨細緻的很精采漂亮,技術非常高明!


青山.JPG
【青山】, 1974, 124x240cm。

靈動.JPG 
【靈動】, 1982, 174x240cm。

*****


[提煉山水形質]:莊喆 1970, 80's 年代移居美國密西根州後至今,風格穩定。技法是淋漓、即興,而形成快速感。莊喆的每一步(筆),都需要去「克服」,實因每一筆皆為接續順應整體和諧而畫,下筆時需考慮整體畫面效果。從而,作畫時好像走一步看一步。

晚風.JPG
【晚風】, 1989, 129x128cm。

晚風局.JPG
【晚風】局部

乾掉的油彩質感令人印象深刻,畫面中混雜滴淋與龜裂, 一方面呈現快速感,另一方面有龜裂的固化。


藍色寂靜.JPG 
【藍色寂靜】, 1985, 172x160cm。


遠翔.JPG
【遠翔】, 1990, 116x292cm。

遠翔局2.JPG 
【遠翔】局部

遠翔局1.JPG 
【遠翔】局部


見證.JPG
【見證】, 1994, 160.5x98.5x8.5cm。
看到保麗龍、石頭、木材亂入挺意外驚喜的。

歷史的印刻.JPG 
【歷史的印刻】, 2001, 128x168cm。
紅與白,相輔相成,好像飛鳥又好像落花。

鴻濛.JPG 
【鴻濛】, 2007, 167x334。

這件作品很大啊,比我還大(?),不論是形體上或精神上,特別感受到強烈的能量感。

鴻濛局.JPG
【鴻濛】局部

夢之三.JPG
【夢之三】, 2010, 168x168cm。

夢之三局.JPG
【夢之三】局部

【夢之三】看不出示正方形畫。雖說是一幅畫,感覺卻能再次切割成小作。這是一幅山水畫,講大、重、寬,還原北宋畫風貌。猶如莊喆所述:「想給傳統一個新樣貌。」

*****

莊喆認為,所謂山水要找一個實體,過去宋人用「皴法」來表現山的大、重、寬,而他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用抽象技法,來表現山的大、重、寬。之後感悟道:「因為中國傳統點線面的墨色特性, 發揮到最高,都是抽象的。」從而做出抽象山水,變幻萬千的姿態。

此外,過去的山水是黑白的,但莊喆認為,色彩同等重要,這對一個全面的畫家來說,是需兼握的。以還原過去山水的色、線、面。因此,莊喆用西方的媒材,如油彩、水彩、壓克力、複合媒材來創造水墨式的、詩意的現代東方山水畫。關於繪畫風格,人在原始時,是不分中西的。這時代繪畫風格應走的路是回到原始。莊喆嘗試模糊東、西方風格,形成第三者,像第三條支流,但在匯入主流後事無法真實確切分割的。

莊喆崇尚道家美學,人、自然、墨像三者之融合,並搭配中國水墨虛實相生的風格。


*****


與莊喆創作想法相似的抽象藝術家朱德群先生,亦奉宋代山水為抽象創作之圭臬。其追求道家「自然物我兩忘、合一」的哲學。其作品呈現的風格,是溫和卻力道十足,畫面中存在大規模的運動,一陣旋風雲霧(billow)、一場大雪、一湧傾瀉、一陣洪流,好像不斷有大自然的歌聲傳出。朱德群先生的大筆觸、對比色風格,使他不同於其他現代抽象藝術家。

無名的觸發.png 
[無名的觸發], 2004, 130x195cm


*****

1980's 莊喆遷居紐約後,受抽象表現主義的影響,而有臉譜、浮雕系列作品。莊喆說道:「如果透過畫本身,即便是最單純的線條與色塊都能傳達出自然那種宇宙規模,那麼這小小的一個人面,也應該能表達這個人的內在世界吧!」使物(臉)與我共存,畫面在「似」與「不似」間游移,作品不是「美的」卻是十分「真實的」。

北美館展出作品有:

【臉像】系列, 1991~2003。拼貼畫,以撕、貼紙張、木版、油彩為媒介,構成近抽象的臉。
【浮雕】系列, 1993~1997。以不平整的材料創作,如螺絲釘、鐵釘、木板為基底。

浮雕6.JPG
【浮雕 6 】,1993, 33x25x14cm。


*****


三樓走廊上的【十八羅漢】系列 (2003, 196x97cm) ,是莊喆難得具象的人物水墨畫。水墨羅漢呈盤腿、站立、蹲坐等姿態,青臉、恢弘、生靈、靜而嚴肅。 


================================

抽象畫的觀看方式,除了基本美學的用色與筆觸觀察,其實核心是需要靜下心感受作品的氛圍(就是吃氣氛的啦!)。當我獨自坐在單一出口展間內的長椅上,靜下心,看著莊喆的抽象山水時,我感受到的是看似安靜平和,筆觸與噴墨卻不斷微弱地釋放能量,造成一陣陣小騷動。顏料們被鎮於畫框中,順著筆觸與淋漓與噴點,蠢蠢欲動,似乎要衝出畫面。釋出滿力量與衝突,渾沌而壯闊的。

在這段驚奇經驗後,我卻隨即反思,自我附加的具象擬人,硬是附加於抽象筆觸與色彩上,就像濠梁之辯,其中意義為何?抑或是與創作者投入作品的情緒有所感應?
儘管如此,莊喆作品的畫面,是快的,如管弦樂似的,融銅管樂堅硬響亮的撞擊潑灑,與弦樂和諧細緻的滴流與靈巧於一體。而非單純的管樂或弦樂演出。我想,這就是莊喆抽象山水與眾不同的地方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renlin7912 的頭像
    karenlin7912

    沒有什麼

    karenlin79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