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快兩個月的文章,中間又經歷隨身碟消失,和期末考,終於靠著前世的記憶趕出來了(擦汗)。
==========================
在2013台北雙年展[歷史與怪獸博物館]裡,一開始就擺了幾本書在玻璃櫃中,是關於這個主題的書,有【阿Q正傳】、【狂人日記】、【今檮杌傳】、【黑暗的心】、【歷史與怪獸】......因為跟魯迅大師的作品有點熟稔,就不再多提,奮力地在幾天內找到這幾本書 【今檮杌傳】、【黑暗的心】、【歷史與怪獸】看完。
==========================
【旋風】(【今檮杌傳】)完成於民國41年。其實這本書完成時,不斷被退稿(這在反共意識強烈期的台灣,還頗詭異的),直到46年,作者姜貴將書名改為【今檮杌傳】並自費出版500本,之後才有出版社出版,而我手上的這本(圖書館的),是88年九歌版本的。然而第二頁,依然保留了【今檮杌傳】題名。
這是於台灣完成的反共作品,雖然反共文學幾乎沒再看,但從巨大影響力的作家和史學家(夏志清、胡適、王威德、高陽...)之大量評論與推薦文來看,這應該是一部很有指標性和特色的作品。
總之這部在民國初年國、共、日雜處的T城裡,以方家這大家族(控制T城)為中心而延伸的故事,其實一看下來就是一個家族故事,從位高權重到破敗亂亡,同時方家最先為共產主義努力卻是被共產主義整死的。
自書中對話不難看出,所有曾經或最後活躍於T城的人,無一懂所謂共產,僅有到俄國留學體驗的方家後代能明瞭,而最後投效國民黨,反惹得大家長(推動共產之創始人)方祥千對其失望透頂。而我也對他們毫無依據的說法和自相矛盾的對話,感到害怕與悲哀:
方祥千是這樣說服姪兒的:
「俄國經過十月革命之後,社會革命成功了.......大家一律平等,大家都有自由...老婆不如心,馬上離掉,再換新的。國家設有育兒院,孩子養下來,往育兒院一送,妳就不用管了...總之,俄國是成功的。...這就是孔夫子所理想的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方祥千向人借錢,總在債主走後發脾氣道:
「信用嗎?信用是資產階級的奢侈品。」....
他就把他的負債...歸咎於經濟制度的不良:
「所以要革命阿!我們窮人,我們共產黨,不用信用!」
被強制性交的女孩(家裡是國民黨)反抗行為人,還被行為人大罵:反抗是小資產階級的遺毒,我有自由摸你,你應該感到榮幸......之後這件事變被傳播了出去,大家便開始撻伐那女孩的不該。
共產祕密行動的創始人之一史慎之,為了與戲子的一切開支到處募集「革命基金」,軟硬兼施地到最後還是被黑吃黑。
*****
另一個令我震驚的是,故事裡的道德觀念完全崩解,應該說,這是一個緊湊,自頭亂到尾的故事。娶舅母為妻、認娼妓為母、出賣師父...根本而言,這些人,就只是一般人,都有慾望的人。而這些慾望的種子在一個混亂的時代,萌芽了。其實共產黨只是順應著慾望與混亂發展。很諷刺的是,比起方祥千有計劃性地扶植共產黨,「旋風縱隊」反而為共產黨的發展更有「貢獻」。
很神秘地,故事中從未提過任何國民黨的好壞,只有在書中僅存,有道德正義堅持的方八姑(國民黨)
而T城中,當道之人(土匪、娼妓、貪官、汙吏、劣紳、流氓...)組成了一個「旋風縱隊」,藉共產主義之名,掃平了整個城鎮。而方祥千與其姪兒最後仍被炫風捲死。猶如小沙塵般的一群普通人,捲起了一陣旋風,破壞力極強的旋風。
書末,方祥千是這麼說的:
「三十年來...他們(旋風縱隊)才讓我明瞭一個真理。豈但我的遭遇像是一陣旋風,我想,依照他們的作法,整個共產黨的將來,也一定要像一陣旋風。他們雖蓬勃一時,然而中必轉瞬即逝.....變成歷史的陳跡。.....他們萬萬沒有成功的道理...」
================================
【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 作於約1899年,作者康拉德(Joseph Conrad)是波蘭裔英國人。康拉德便是從這本書開始大紅大紫的。某方面來說,這是作者辭掉船員工作後,在家鄉渾渾噩噩之際,偶然得到一個機會到非洲大陸工作(當船長),之後回英國所寫的故事。很多故事細節內容、景象都和他的日記記載相去不遠。可說是一篇遊記。
主角馬羅 (Marlow) 便是康拉德自己,喀如茲 (Kurtz) 真實存在的一位商人,當然真實身分不能表述。
此書分為三個章節,
[第一章]
馬羅初至非洲商站,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非洲風景與人與人間的互動關係。天氣濕溽炎熱,黑人被當作牛馬之類的野獸為白人工作,領的「薪水」是得於福利部換取食物或用品的鐵絲。在這部分,可看出統治者所謂的文明似乎不符合「黑暗大陸的黑人」的需求而強加其加值關於被統治者身上,自以為對他好,其實那些故事中的原住民是不吃罐頭、不需要民生用品的,他們需要吃「正常的食物」。而馬羅亦發現,白人間的最大缺點:互相說壞話。這就是商站無法在這黑暗大陸永久存在而終究被詭譎的叢林吞噬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
馬羅順著河進入叢林,對蠻荒陌生叢林感到畏懼。這部分是細緻描寫馬羅經外在環境而生的內心恐懼,主要都是在描寫森林的恐怖,是安靜的、蠻荒的恐怖。被一同攜帶上船的黑人奴隸(他們吃人肉),帶著生河馬肉上船當食物(不用鐵絲換東西),珍惜地放到腐爛了才吃。馬羅看著髒兮兮的黑人吃著腐爛的河馬肉,(其實畫面頗恐怖的)想著會被黑人吃掉的可能。半夜馬羅睡不著,在甲板上看著閃亮的星空,一篇漆黑四周甚麼聲音都沒有,在蓊鬱黑暗的叢林哩,未具大自然的力量,對人類的弱小感到害怕,想著森林會吞噬掉他們這些人。
[第三章]
終於到了中上游喀如茲的商站,但他不在,是一個打雜小夥子,把喀如茲當神看的小子,當然喀如茲沒待他多好,他也對喀如茲有些怨言,但卻願意死心踏地地跟隨著那位商站傳奇人物。喀如茲已經成為森林裡原住民所敬仰的「神」,他的「子民」基於自己的信仰,不讓已生重病、瘦得如骷髏的喀如茲走,而馬羅的任務,便是救出喀如茲。說來也諷刺,喀如茲因為獵槍,殺了人,才變成「神」,有人供養、有象牙;最後卻落得不得好死。他在非洲這塊空白大陸上所建立的功業,是靠槍與貪婪的心打下來的。遠在歐陸的人,
都把他當成傳奇人物,是位事業成功、慈悲、勇敢的探險家。當然最後馬羅還是將喀如茲救出來,他最後還是死在下游的港口。而喀如茲臨終前的一句話: 「恐怖阿,恐怖阿,恐怖阿!」
最後,馬羅帶著喀如茲死去的消息回英國,告知喀如茲的家人們。當然只能說喀如茲死於疾病,沒再多提他的詳細工作內容。喀如茲的一位晚輩說,他是一位傑出的音樂家,人也很好。喀如茲的未婚妻還是一樣愛著他。當未婚妻問起馬羅喀如茲最後一句話是什麼時,「她雪白的額頭,映著純潔的光」。馬羅說:「他叫了你的名字兩三次。」
*****
黑暗的心,是人們貪婪的心,但康拉德卻花了幾乎兩章的篇幅,描寫非洲大陸、叢林的令人畏懼,就像最後所闡明的,喀如茲的心被詭譎黑暗的叢林吞噬了。究竟是森林強大的力量,使一位原本傑出優秀市民,變成略奪人命與象牙的「死神」,還是每個人心裡都有一股黑暗的力量,蟄伏著伺機而動呢?
======================
【歷史與怪獸】 ,王威德著。本來是英文版,後來翻成中文(作者是台灣人),(還頗好奇策展人到底要做多少功課才能理解文章裡的東西,畢竟都是很中國歷史和文學研究性的)而這本書(就[歷史與怪獸]這章)便是今年北美館雙年展,策展人 Anselm Franke 的主題。
作者是以比較文學和比較歷史的觀點出發,從文學作品,討論社會現象,與當代的影響。當然主題便是「檮杌」,詳述「檮杌」這詞的淵源與定義,隨著時間與當時社會狀況,「檮杌」有何變形。牠本是一種兇狠的怪獸,會變形,危害人間;之後在【左傳】中,被作為顓頊糟糕兒子的代稱:「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 」即為惡人的指稱。一直到明朝,有文人寫【檮杌閒評】,到清末,延叟寫了【檮杌粹編】,到國共內戰,姜貴寫【今檮杌傳】。
這一連續作品下來,檮杌依然是惡的代稱,但牠以不同型態深入我們人類的生活,和我們一起生活。【今檮杌傳】寫東西廠的太監亂政,首惡魏忠賢。【檮杌粹編】寫清末各種清官貪官如何危害百姓。【今檮杌傳】寫共產黨如何殘害中國。
當然最後討論到的,也是讓我感覺最「恐怖」的,便是王德威歸納出,其實那些主要危害社會的人,那些歷史上最窮兇惡極的人,都只是個,平凡人。他們沒有特別聰明、沒有特別壞,就是因為這種最普普通通的特質,才有辦法讓他們作出最害人的事。
像魏忠賢,就只是個太監,有野心掌政,卻沒有領導與延續大業的學識,最後就像一隻野獸,為了利益任何阻礙都會排除。清末的貪官與清官,貪官就只想到拿人錢財罷了、想辦法藏好錢不被奪走,是真小人;相反的清官,是偽君子,用自認公正平等的價值觀,以強硬的手段施加於百姓,而自身有一套主觀的阻卻違法理論。後者,才是真正殘害人民最嚴重的。方祥千與T城的村民們,無人知曉所謂「共產」,以共產為名,盡情燒殺擄掠圖利,建造自己心裡的共產烏托邦。
當然,王威德有評論到,【檮杌粹編】不過就像當時清末的譴責小說(EX:【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官場現形記】),即盡可能(或誇飾或寫實)列舉各種社會亂象,卻無進一步探討與反思。終歸一句,就是再比賽看誰能列比較多奇奇怪怪的故事罷了。而【今檮杌傳】,對以不再國共內戰與光復祖國的現代來說,價值在哪裡,是需要討論的。
=======================
總之總之,在每個平凡人的心裡,都住著一隻怪獸,伺機而動吧!?
而歷史上的各種戰爭、對立、歧視,不都是檮杌所導致的嗎?
(因為看了圖書館藏的第一版,驚為天人,就非常非常難得又激動地買了第二版XDDDD 但還沒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