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盡力認真把台藝博逛一逛(還是有些地方只是路過沒仔細看),也順道開發了幾位喜歡的藝術家,然後找到了之後想做什麼事的方向。剛好,台藝博工作就在期中考中間,其實在報名時就知道了,反正就是不怕死的個性。雖然美刑是凌晨起來看到考試前、國賠是當天早上才開始看,然後後都炸掉了,但還是很感激S大願意收留我這亂入的非本科系生,在台藝博工作期間,真的很棒很開心!(雖然每天回居所都累到癱腿不想動連電腦都沒時間開,總是在想還剩幾天XDDD)
跳過工作詳細內容和不相關的部分(晚宴、招呼人、拖車好朋友、好笑的保全大哥、和歪果人互動、可愛的工作夥伴們、遇到珊妮阿姨 >//////< ......),試就展覽內容和相關講座活動,說說我看到的好了。
(我很乖,沒有拍照,就網路上能找到圖片當註解)
2012台北藝術博覽會,主辦單位為畫廊協會,11/9~11/12 (我的工作期間就這四天)這次展覽分成6區,
【經典畫廊展區 Art Classic 】:主要是代理傳統媒材的藝廊,很多都是常常拜訪的大藝廊ex:長流、晴山、東之.......;
【藝術畫廊展區 Art Galleries】:占了展區很大一部分,是當代藝術為主,不論是媒材或題材,除了常拜訪的索卡、百藝、 KAIKAI KIKI ....很多外國藝廊也都在這區,也是最大的類別;
【新銳畫廊展區 Fresh Art】:給成立不到五年的新進畫廊設的專區;
【新媒體藝術展區 New Media】:小小的攤位藝廊空間,作品包含影像與畫作,有點難說明,真實地太虛假;虛假地很真實?很喜歡這區的作品就是了,在整個展區內,對我來說還頗清新的。
【原住民藝術特展 Formosa, Breeze and Tide】:這次的特展區,很多厲害的作品;
【台灣新人推薦特區 Made In Taiwan-Young Art Discovery 】:新進藝術家的專區。
講座活動(有參與到的)
[看.不見的世界: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
是神!!看到工作分配在那裏時興奮了好久~~畢竟真的是傳說中的人物,每次只聽說好久之前有來台灣,但因為天氣不好,影響拍照工作,就回日本了,而現在終於又到台灣了!!杉本先生在講座中,都在介紹自己最近的新收藏--石器時代的用具、隕石與化石。他說,當他摸著握著這些古時後的東西,他能感覺到生命與時間的歷史,並反省自己與現代生活。在問答時間,
有個同學問:為什麼作品都是黑白的呢?有考慮過用彩色創作嗎?
印象很深刻的,杉本博司是這樣回答的:對我來說,黑色與白色已經足夠呈現所有的色彩,彩色的,對我來說,反倒非常單調。
站在杉本博司在會場的攝影作品前,「杉本大海」們,海面好像在波動,就因為不是彩色的,就好像是記憶深處的大海或是歷史上的海面,凝視著大海,隱約能聽見細微的海水上下搖晃聲。而四周好像瞬間都安靜了下來。杉本博司的作品有魔力,能將觀賞者吸進他的作品中,而感受到,靜謐的時間包袱。
[誰是大藝術家:柳幸典(Yukinori Yanagi)]:
柳幸典是很安靜的人,也很客氣,他的「啃食作品」讓我想了頗多。他在台灣並不是很有名,因此講座的參與人數變少了些,只是他的實驗性作品真地很厲害。讓螞蟻(是強壯的大螞蟻)去啃食畫、國旗.......並在作品與作品間留下通道,讓螞蟻四處穿走,而這些畫的背面,便是一個大螞蟻窩。在講座的最後,他帶著大家到代理他作品的畫廊--MIYAKE FINE ART那,講解作品。一開始聽到他的創作方式,還滿害怕的,畢竟是一窩的螞蟻「吃剩」的畫。一開始,一件「完整」的作品,自由地讓螞蟻去「破壞」,而畫的材料,就這樣進入螞蟻的肚子裡,看著畫廊內被螞蟻吃剩作品,啃食的痕跡與路線是粗野、原始的,不顧顏色與構圖,僅是為了生存(覓食與探路)而刻劃的通道,漸漸對自然的力量感到畏懼與噁心。如果說,將原始的畫面加以「破壞」而成新作品來說,除了荒木經維的縱情令我難以忘懷外,另一個就是柳幸典的肆意了。(據說除了有賣吃過的,也有正在吃的作品....附螞蟻一窩)
[黛安‧阿布斯的異想世界]:因為講者 David C. Smith 的工作室被 Sandy 颶風弄到無法來台灣,活動便改到代理 Diane Arbus 的藝廊-- Robert Miller Gallery 由藝廊的人講解,後來有稍微過去看一下,(其實就在 MIYAKE FINE ART 隔壁,在聽柳幸典解說期間,和那間藝廊的人稍稍聊一下)就翻翻其他 Diane Arbus 的作品與她的生活經歷。
[21世紀的山風與海浪:李俊賢和兩位參展藝術家]:創作的歷程與生命故事其實很令人悲傷只是聽到快睡著了.....大部分原住民藝術家作品都是漂流木製成,而且都是大型,適合放戶外的。
其中一位女藝術家說:她小時候是住在森林裡的,從小看著樹林;長大了,搬離山上,到平地上,看見被颱風吹至海口的枯木,她哭了,她看到一大遍屍體。之後她開始漂流木創作,只是一直無法克服心理障礙,總是想到山上的活著的樹,還一直作夢,看著漂流木哭。最後當然克服了,只是在她講述的過程,是很有畫面的,而她說法改變了我對漂流木的想法,漂流木是有生命的,至少曾經是有生命的,而我尊敬那些從山上滾落的居民。之後又看了特展區的漂流木作品,開始有了感情,木頭不再是木頭,他們不再是橫躺的屍體,而是已重生的精神。
[消失的聲音:柯盈瑜] 是用杯中冰塊而做出的聲音表演,其實觀眾們還頗淡定的,應該說這本來就不是甚麼刺激的表演,但是攪拌杯中的冰塊,倒是第一次聽得那麼清晰,雖然看不清楚柯盈瑜在黑黑的台上確切作了什麼,但擴大後的聲音,明確表現出他在做什麼XD 算是有趣的實驗作品。其實我一直好想問:為什麼要用冰塊?用其他材料?
[嗶吐嗶2012:王仲堃] 是用機械空氣管吹空管子而為創作的音樂。其實他的作品在會場中的某間藝廊有展示,只是都擠滿了人,就沒特地過去看了。很多人都覺得很吵鬧,進進出出不斷。
「用新方法製造噪音」記得有個人走出來是這麼跟我說的;我說:「至少是個新創作方式」其實就音樂性來說,我是覺得能在更進步,整首曲子聽下來,就像在國小低年級時弦樂團在公園表演,緊張地演出簡單的曲子。但是,表演完還是很有成就感XDDD只能說,這是很有趣的創作模式,只是對我來說,新鮮感很容易一下就過了。其實我有想過問王仲堃:有想過在玻璃館中灌金屬氣體或其他顏料,讓發出聲音時,會有不同的顏色變化.....
==================
當然,在這次博覽會,看到很多熟悉的人物的作品躲在不同的畫廊裡,同時也開發了幾位藝術家,到處走動的過程還滿像在探險的XD 。以下,便是這次博覽會,新開發又很驚艷的人物:
李鑫@龍藝榜畫廊
以油畫創作為主的藝術家,山水作品還滿可愛的,應該說是很整齊地可愛。李鑫一系列山水倒影作品,都是先在畫面上畫出分隔線--湖面,再向上向下發展,就色彩而言,山水恬靜卻不失生氣。另外,山都不高亦不崎嶇,很平實進人的山。
陳琦@龍藝榜畫廊
[水 ]系列作品很令人經驗,尤其是以水印木刻方式創作,把原本厚重的版刷變得柔軟,水面被驚動的皺褶,好像在鼓動著。如果從陳琦一貫中國道德與佛學的信念出發,不難發現,[水]也是其中一環,是道德,將抽象的概念詮釋於水、於精神上。
川吉龍 (Ryo YOSHIKAWA) @ 日動畫廊
其實這間畫廊在這次展覽最被關注的,就是有畢卡索作品(雖然對畢卡索沒特別大的興趣)。同樣是綜合媒材創作,對畫面呈現的光影和波動頗入迷的。他的單件作品,色系很接近,僅在小部分打亮作效果。以 [A Sleeping Forest] 45.5 X 53cm 為例,穿透樹林的光點,是立體的,應該說,光都是立體的,而樹林是濕潤的水彩,渲染的效果總讓我有進入畫面的錯覺。
Laurent Grasso @ 馬凌畫廊
Grasso 是位法國藝術家,他的作品,使用的媒材非常廣泛,題材亦同。而我剛開始其實對他的作品並沒有到超級喜歡的程度,只是看久了(一整個早上在馬凌的對面,原住民展區站著;在馬凌的公共藝術空間要大家小心燈泡的高壓電)其實有被神秘奇幻的畫作內容及氛圍吸引XD 以巨幅的 Silkscreen print 手法創作,讓畫面在燈光的照射下,不同角度看,會有不同的反射光,灰白色閃亮的圖,多以天空為主題,更讓畫面中的正常世界顯得不切實際。而一系列改編15th義大利油畫的作品也很有趣,手法上是傳統的,只是內容出現了古時候天文學家「驚奇」的發現。
應天齊 @ 亞洲藝術中心
他的[玄關]作品讓我駐足了好久,244 X 488cm 很壯觀卻又蒼涼,據藝廊的人說,應天齊是聽了那家人的家族故事後,量身訂作的作品。其實我對他的媒材與手法比較感興趣
, [玄關] 上看似歷經風雨的傷痕與斑駁,很自然地說著時代的故事。在應天齊的官網上,還有很多綜合媒材於木板或岩石上的作品,都很厲害。
Eelco Brand @ [DAM] Berlin
http://www.eelcobrand.nl/
會動的自然景像(以植物為居多),雖不是沒看過,但第一次看到動地這麼「噁心」又「有生氣」的。不論是快速擺動,或是以呼吸式的緩慢動作,都不難看出,藝術家對自然界生命的強烈擬人化。一直盯著畫面,搞的不動的都動了,動的好像又不動了.....
陸春濤 @ 琢樸藝術中心
被掛在畫廊的巨幅蓮花池吸引了,因為用色與筆法。而且,陸老師的蓮花池很不一樣的是,葉為主,花為客。一整片的「荷葉」波滔,反而壯觀沉穩或是沉靜的寂寥。順道至櫃檯看看陸春濤的畫冊,而藝廊的人員也很熱心給我看了今年陸老師的新作品,純白瓷器上的畫。
龐均 esp.@ 赤粒藝術
龐老師作品分散在頗多藝廊,但我最中意的,還是在赤粒藝術的「江山多嬌」專題,應該說這間藝廊,在展場中專放龐均應邀的新作。水墨和水彩融合了,不論是筆觸、色彩或是構圖。雖然有點不習慣,但看久了就覺得好可愛XDD 。 好像在歐洲的中國(?) 一時找不到專題圖片,以龐均風格類似的充數@@ 。
========================
在亂走亂走中,不小心發現的「熟人」作品,好像遇到老朋友一樣令人驚喜開心,
三宅信太郎,就發現一幅而已,一看就知道是奇奇怪怪的「三宅山丘」XD;
天野曖昧的眼神、帥氣、充滿速度感的作品總是讓我好想全都打包回家(大誤);
陳界仁(不顯眼地在兩三處),攝影作品一樣與世獨立,卻實在的存在著;
梅丁衍老師,藝星藝術中心一系列作品讓我超興奮的!!尤其站在和上半身差不多大的花瓶前[晚安!郎世寧]前面,超級捨不得離開;
張仁雅 (Ina JANG),之前有文章特別提到這位奇奇怪怪的可愛女孩,看到她的作品時,會心一笑了;
趙無極,無極大師的作品很多,卻只喜歡兩三系列,是於泥板上的土黃色作品,總讓我想到西遊記XD;
張桓,是熟悉的作品,就像又和老朋友見面一樣令人開心。
========================
能得到這份工作機會,很感激,畢竟約85%都是相關科系的學生與翻譯。而我是很亂入的同學,應該說很難想像會出現在那,每次說出來,聊天的同學都一陣驚恐,而我也有點心虛能不能在之後繼續往這條路前進。
剛開始,以為來看展的人,不是來買東西就是來認真看畫,結果工作到第二天才發現,大部分的人都是隨意晃晃走走,來郊遊和校外教學的。如果真地要晃晃,去北美館不是更划算嗎......至少在解說的部分,北美館真的厲害很多。
最後,幸虧有展場畫廊目錄攻略,能從藝術家找畫廊,不然這篇文章也出不來~~另外,從參展藝術家目錄查閱,發現有好幾位藝術家作品,很多藝廊都有收藏,不難發現在亞洲市場,他們是多麼受歡迎 ex: 草間彌生、趙無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