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篇 【失控的懲罰】內容概要 3/4

[終曲:懲罰的心理學]

〔神曲〕,雖是一部宗教詩集,但它卻是一部偉大的懲罰心理學研究作品,完整、深刻地展現懲罰與矯正的差別。就其寫作目的,它的重要性在於世俗領域,而非宗教意涵。〔神曲〕呈現一個朝聖的基督徒,在通往天堂的路上,目睹了人死後在地獄與煉獄歷經神的懲罰。但丁回顧他的作品時,發現「並不是要模仿哭爹喊娘,這裡面訴說的事可能離事實不遠」。

但丁作〔神曲〕時,正值被終生放逐於佛羅倫斯,如果他被領到人發現或是著回到佛羅倫斯,將受死亡的威脅;他感受到放逐所帶來的恥辱、危險並喪失自我認同。因此,〔神曲〕必須對照但丁於懲罰中的懲罰加以理解[1]

        *****

〔神曲〕透過透過懲罰的概念描繪人的情況。主角但丁於地獄的旅程,就像一位矯治人員,時常處在驚恐、鄙視、憎恨、好奇,並憐憫地接受地獄的正義運作模式。這些姿態是屬於懲罰者的。但丁以應報式的懲罰原則,作為地獄懲罰的設定。人在活著時犯多少罪,在地獄就必須受多少苦。至於懲罰的場景,地獄提供永遠的懲罰;但煉獄則有所不同,在煉獄中受苦的靈魂仍帶有被救贖的希望並受到鼓舞:不要老想著所受的痛苦,想想之後的事,想想最糟的情況也不會比最後的審判糟[2]

        *****

在不斷往深入地獄的旅途中,但丁的火氣越來越大,他的好奇心開始讓他成為懲罰的一部分,跟著惡魔一同懲罰被詛咒的人,朝聖者變得更鐵石心腸了。他的行為舉止就像個看過太多人被送進監獄的強悍獄警。

然而在煉獄中,懲罰的模式有所不同,它的目的在矯正,而痛苦不過是矯正的副作用。因此,在煉獄中的人際關係,有了不同的意義。在煉獄中受懲罰的靈魂,可以與活人(在監獄外的人)交流,活人也能夠幫助他們。這就是矯正中心與監獄的差別。有別於懲罰,矯治訴諸於過渡性的力量;煉獄被定位成一個連接的場所,它觸及活著的人,也連接上方的天堂。生者能透過禱告幫助值得幫助的死者,讓煉獄中的死者加速往上前進。在煉獄中,朝聖者感到驚奇,他留意到周遭有很多善良的靈魂努地的邁向天堂,為什麼在世俗世界中,還有如此多腐敗的糟糕事?

        *****

〔神曲〕有兩個基本要素鼓勵矯治的可能性:
1. 但丁必須超越在地獄所染上的恨意。那種恨意已經改變他的情緒。矯治工作要有任何意義,就必須脫離恨意。
2. 守法的概念仰賴於相信守法的社會。煉獄就像監禁,必須透過在外面而願意幫助者的努力,才會變得有意義[3]

*****

〔神曲〕是個有限的指引,但它確實揭露懲罰心理學中那些又害的變項,並對此做出回應。這觸及我們最糟的部分,也觸及我們對善的希望。但丁必須有勇氣、信仰、能力、眼光、才智,及對人一定程度的信任,才能超越他那年代的恐懼。二十一世紀的美國紹會能否開始追求這些特質,仍是開放的問題。刑事司法的路已經走偏了,迷失在自己造成的黑暗森林裡。是時候,也很迫切地,必須尋找出路了[4]

【全書完】



==========================

本書作者所引用及討論之文學作品(小說)如下:

〔在流放地〕,卡夫卡。[In the Penal Colony], 1919.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杜斯妥也夫斯基。[The Brothers Karamazov], 1880.

〔一個死囚的末日〕,雨果。[The Last Day of a Condemned Man], 1829.

〔正義與不正義的〕,[The Just and the Unjust], James Gould Cozzens, 1942.

〔在野獸的肚子裡〕,[In the Belly of the Beast], Jack Henry Abboh, 1981

〔荒涼山莊〕,狄更斯。[Bleak House], 1853.

〔神曲〕,但丁。[Divine Comedy], 1472.

〔比利‧巴德〕,[Billy Budd], Herman Melville, 1951.

〔陷阱與鐘擺〕,愛倫坡。[The Pit and the Pendulum], 1842.

〔七角樓〕,[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Nathaniel Hawthorne, 1851.

〔離開奧美拉城的人〕,[The Ones Who Walk Away from Omelas], Ursula K. Le Guin, 1973.



[1] P 373. [2] P 377. [3] P 387. [4] P 388 – 38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renlin7912 的頭像
    karenlin7912

    沒有什麼

    karenlin79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