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腦維新族:新媒體藝術的華麗旅程+末世化石.未來考古格雷戈里.夏通斯基個展

這兩個展乍看之下都還頗「淺」的,但只要駐留在作品前的時間拉長,與聽過講座,其實藝術家想表達的並非「看」起來那麼簡單。題外話,還是第一次遇到一層樓一個展的XDD

============================ 

以下先就[因腦維新族:新媒體藝術的華麗旅程的幾件有趣作品開始分享。

這系列作品,是由九位中外藝術家之作品集合而成。一開始的長廊,用類似 TWITER 的介面,提出三個關於「新媒體藝術」的問題,由九位參展藝術家回答。「新媒體藝術」或「科技藝術」,在這二十年興盛,由各種不同媒介來呈現作品,不再是以傳統純藝術形式呈現。有些時候,觀賞者能與作品互動,觀賞者讓作品啟動,或是觀賞者與作品一同創作。

 雖然大家對題目的答案不盡相同,然而大家都充滿了興奮與能量阿!!

 

[Anadelta] & [Resonance Seed] by 張瀚謙 + XEX GRP

是香港藝術家團隊所做,作品都需要觀賞者參與才會有反應。 [Anadelta] 是個到三角的大金屬框,摸一下金屬框,就會發電子音效,而面前的布幕變會顯示不同圖案。 [Resonance Seed] 是個具大裝有LED 燈的大圓盤,觀賞者轉動前方把手,原盤上便旋轉, LED 燈做出變化,出現視覺暫留影像。

CIMG8847

[Resonance Seed] 2012

在 [Anadelta] 前研究一陣子,好像碰特定點就會發出相同聲音,但是,用手指敲的、點的、滑的、兩隻手一起動作的,都會有不同效果。在幾乎全黑的房間內,發出「噪音」看著前方因自己而反映的螢幕,似乎自己也能做出些什麼,有什麼影響,畫面整個就很像路邊電動機,只是螢幕很大很華麗XD。
相較上者,我比較喜歡 [Resonance Seed] ,因為能控制大原盤的轉動速度(頗重的), LED 燈,也會有不同反應。在幾乎全黑的房間裡,看著一直轉轉轉的大圈圈,好像要被吸進去了,也不知怎樣不願意放慢速度。看著因自己能量而生長壯大的種子(seed),耳朵聽到的,是後方被摸來摸去的 [Anadelta] 發出的電子音效。似乎有些不真實。最後放開懸轉把手,轉盤變慢, LED 亮點開使稀疏,消失了。

 

[TOUCHY] & [eeyee] by 蕭子文
一樣是香港藝術家的作品,一樣需與參觀者一同參與才能呈現。
[TOUCHY] ,是個神祕的「眼鏡與相機綜合體」。正常情況下,相機的鏡頭是關起來的(帶 [TOUCHY] 在臉上的人看不到東西@@)而搭配「眼鏡相機」的是一個拿在手上的感應器。當戴 [TOUCHY] 的人被他人摸到手三秒後,鏡頭就會打開了!而他人在鏡頭所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影像。若觸碰超過五秒,就會啟動照相功能,把鏡頭呈相輸出到「眼鏡相機」背面的螢幕(就像數位相機螢幕那樣)。
[eeyee]是個「錄影機眼鏡」,左右手都須要著攝影機鏡頭。戴 [eeyee] 在臉上的人,他看到的,是兩隻手上攝影機所拍攝到的影像。如果從「錄影機眼鏡」的外側鏡頭看進去,也是看到手上攝影機錄到的畫面。

CIMG8848

[TOUCHY] 2012

這真的超酷的阿!其實在藝術家的企劃與介紹上,能看出他所想表達的,「在網路世界,好多人只會跟電腦裡人或資訊互動,他們越來越少出門、和真的人互動了。藉著這兩種裝置,不同的感官經驗,再和他人,有全新卻原始的互動。」也正是因為沒有和人接處,而看不到,更加強了戴 [TOUCHY] 想要與人互動的動機。

 

CIMG8850

[eeyee] 2008 解說圖

展場中有藝術家戴 [eeyee],在日本、北京、台北、紐約、阿姆斯特丹、墨西哥.....等地與人互動的紀錄。相較之下,亞洲地區的路人都害怕那傢伙的 XD 。

企劃書中有提到,這兩種裝置能用來教學、醫療......我想,這也是大多數人需要的,畢竟我們身處一個越來越疏離,越來越不真實的環境。了解 [eeyee] 的操作模式後,馬上想到一句話:「 WHAT YOUR EYES SEE IS WHAT YOUR HANDS SEE. 」又想到,在不同高度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樣的,這件事。

 

[轉盤騎士] by COGOO × SEMITRANSPARENT DESIGN × TBWA \ HAKUHODO
這是一個跨領域合作的專案計劃, COGOO 腳踏車是特技腳踏車,但卻裝了音效器。也就是啟動不同腳踏車部位,就會發出不同聲音。因此在操控腳踏車(EX煞車、衝刺、彈跳、轉動...)的期間,就像 DJ 在作一段表演一樣。企劃書中強調的,他可以是一般腳踏車,但只要啟動閥,和開起音響,就會變成超酷的腳踏車了!真的超酷的阿!另外, COGOO 只在網路上宣傳喔~


[點‧線‧面 — 十番目之感傷] by 桑久保亮太 (Ryota Kuwakubo)
是一台前頭裝強光燈泡的小火車,在全黑的房間裡,延著軌道穿梭各種日長常見用品的世界,而燈炮投影的影像,映在四面漆白的牆上,就好像,我們坐在火車上,看風景一樣。

這真是一個很可愛的作品,坐在地上,看小火車動,看映在牆面如夢似幻的沿路風景。就像小時候,坐火車死盯著窗外風景一樣令人悸動。沿路風景,難以想像都是日常用品,人群(玩具人)、木椅(小玩具)、樹林(木鉛筆)、圓塔(大燈炮、鏤空垃圾桶、漏斗)、鏤空隧道(彩色塑膠大彈簧)、電塔群(晾衣夾)......好讚嘆藝術家的想像力與呈現的效果,看著牆上的影子便忍不住偷偷笑了~

 CIMG8857

 

[彷彿最後一次] by circumstance 西門町場
這是一個英國藝術家企畫的「藝術隱閃」活動,也就是快閃活動得低調版。參與者,事先收到製作單位的錄音檔案,一指令在同一時間、同一區域內,聽錄音內容指示而動作。

展場有附說明與當天活動結束的訪問紀錄。

說明大致是這樣的:
「影閃活動」的核心概念是透過簡單方法去解決難題:人們的生活被行動通訊技術全方位滲透,這些工具連結遠在不同地方的人們,但也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實際距離。我們重新思考及駕馭行動通訊技術,並使得使用者透過此技術去與身邊的人和環境互動。我們很想藉著「跟著聲音走」類似的活動,長是讓大眾同時參與及留意身邊的人也參與其中會是怎樣的情景。只有實際參與的人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特殊經驗。他們與世界的關係會因此經驗而稍微改變,而我們希望這改變是永遠的。這個作品是一個關於成長與不同年齡階段人生體驗。

一看到這作品時,傻了....因為我有一起去玩(掩面),只是在最後訪談時間匆忙忙逃走了~大概是這樣 現在看來,很慶幸,所體會的,是企劃者所希望參與者感受的。

*****

這系列作品,好多都在探討,人與環境,人與社會,人與歷史的關聯性。當我們從另一個角度、方式看世界,似乎就沒那麼平凡了。但這些經驗,正常情況我們是不會經驗的,透過這些新媒體藝術家,有別於平面單向藝術,讓我參與作品,甚至成為作品的一部分,經歷藝術家想表達的想法。即使,平常無法戴 [TOUCHY] 在路上跑、看風景如 [點‧線‧面 — 十番目之感傷] ......依然可以帶著這經驗,在路上走,看風景。(另外 COGOO 極力推廣,搭配智慧手機的腳踏車還不錯說~)

 

=================以下是2F===================================

末世化石.未來考古格雷戈里.夏通斯基個展

藝術家 Gregory Chatonsky 是法蘭西人,在農曆年間到台灣,開始創作本主提的作品。因為,身處台北,作關於台北的考古紀錄。所以[末世化石]與[勞孔]裡的東西,都是那時撿來的XD 。

看完這展,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只覺得相較樓下,個展的作品是有層次的,但聽完黃建宏老師講解後,反而驚覺自己的淺薄(掩面)。

[末世化石.未來考古] 的內容,「預言」世界「毀滅」的三部曲。
觀賞者,從「外星人」的角度,看世界毀滅的歷史與遺跡。
一開始,「末世危機」:911、經濟崩壞、人的手掌因不用打字而關節退化......
接下來,「末世之際」:建築物瓦解、椅子碎裂、壞掉的硬碟被讀取出的無意義數字與FLICKER相片編號對照、隨機按的英文單字、手掌隨機碰觸,呈現的無關連資訊、毀滅小說的場景穿插YT上哭泣的女子影像......
最後的,「末世迷思」:地球全毀了,只剩日常用品被土灰附蓋或成為「化石」、屏幕上投影寂寥的灰色大地......

***** 

先從有趣的作品開始好了:
上樓梯,看到牆上的【YOU MISS ME】(法文意思是,你需要我,我卻不在)。
到中間,樓梯間牆上【MISSING】。
展覽結束,下樓梯,牆上【I MISS YOU】。

這應該就是藝術家想跟觀賞者說的話吧!來看藝術家作品,藝術家本身卻不在;走到一半,或許雙方都正在需要對方;最後,離開,藝術家需要已經了解作品了的觀賞者,而我們就要走了.......

 

[他們的聲音]
上樓梯,會聽到「谷歌姐」用北京腔,念著關於情感傾訴的文字。

那時,靠著牆,看著黑牆面上發著藍白光的【YOU MISS ME】,聽「谷歌姐」用斷句斷得奇怪的機械音,說愛情故事。頓時覺得,所處的環境好不真實好疏離,只有遠方【YOU MISS ME】才是真的,想抓住它,卻抓不著。

我們身處的科技時代,製造會「說話」的「谷歌姐」;讓我們能把心情分享在網路上;但由人造程式,不帶感情念出情感交織的文字。電腦與情感間的疏離,只是這個毀滅故事的開場罷了。

 

[Echelon 竊聽資料庫]
Echelon 是一個專門攔截全球私人與公共通訊的資料庫系統,最初架設這竊聽系統的目的是偵測全球潛在的危機。而今,不管是不是可疑言論,都被記錄,供特定人讀取了。將近兩公尺的紙上,印刷竊聽到的文字資料。

看到這件作品,特別有感觸,之前憲法課上隱私權、刑訴課關於合法證據、通保法、個資法......總在轉阿轉阿轉的。防止犯罪發生的目的與人民隱私權及言論自由權利的平衡點到底在哪裡?

 

CIMG8865

 CIMG8867

[Echelon 竊聽資料庫]2012

 

[與美國共舞]
影片是美國舞王佛雷亞斯坦 (FredAstaire) 在1920'S大蕭條時的歌舞去片段,舞步快慢隨著台灣科技股指數成正比變速。股價日期,是倒著走的,也就是以倒數的模式「進行」。

把這疑惑向黃建宏老師提出時,老師問我的想法:「回到過去,歷史重現?」老師說:「他也不清楚 Chatonsky 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但科技藝術家,都喜歡以『時間』作為創作議題。」科技不能將我們帶到未來,回到過去,使時間快轉,使時間倒流。但這些人皆曾想過的,都是有意義的。

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美國,萬事皆衰,歌舞劇語電影業反扶搖直上。既得之前有個朋友說:「看電影就是要讓心情好的!」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我們人啊,倒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CIMG8886

[與美國共舞]2008 


[錯位IV] & [錯位II]

[錯位IV] 是建築設計圖,但藝術家,又畫了建築物逐漸崩壞的過程圖。
[錯位II] 是由三個螢幕,個別播放模擬椅子以不同速度破碎的過程。

這兩件作品,都是說明性的作品,這過程的呈現,倒底是藝術還是破壞呢?建築還沒作出成品,開始預期其毀壞歷程,是很酷的想法。椅子以幾乎看不出移動的速度崩壞,畫面真的很漂亮,就像一幅數位靜態作品。卻亦非常慢的速度邁向毀滅。

(moca圖) 

 

[入侵者]
在全黑的房間,觀賞者把兩隻手掌放在感應器上,上方攝影機會將使用者的形象傳到眼前的屏幕上,隨著心臟每跳一下,就換一張其他之前用過這裝置的人被拍下的照片。

這應該是一個歷史記憶過程。剛該使用的時候,先看到自己,再看到別人,心跳聲被擴音器擴大,好像和之前的人,有某種牽絆或關聯性,我們曾經用過這裝置,前人會活在我們的記憶中,即使來來去去,形像永遠會被後者看到。看著照片時,看到跟我一起參加導覽的金髮同學(被叫去作實驗XD)的照片,更加強了,歷史對已消逝的事物,再現化的想法。

CIMG8887

 CIMG8891

[入侵者]2012

 

[末世化石] & [垃圾掩埋場]
在最大的展間, [垃圾掩埋場] 和李山展中 [遭際] 作品一樣,用了六台投影機投影出具大(約 20m),史詩般淒涼的畫面:滿是碎砂的灰色地面,毫無生氣,背景音樂一樣死氣沉沉,讓時間流逝速度變慢了一樣。而螢幕前方,正是 [末世化石] 的「考古現場」,裡面都是藝術家在台北撿到的東西:馬桶、水管、鐵椅、機車墊、電風扇、電線、計算機......

在人類毀滅後,「我們」(觀賞者)在地面上找到的前人(現在人)留下的東西,能發現些什麼,能學到些什麼?我們要用什麼心態去看這些「遺跡」?

CIMG8898  

[末世化石]2013 &[垃圾掩埋場]2012

*****

2F 整個氛圍,就像科幻電影中,探險家(我們)發現了一艘廢棄的太空船或曾有人的星球,看船裡、星球上被留下來的東西,試想他們的生活環境及消失的理由。對日常用品很陌生,對身處環境感到孤立。

(最後關於黃建宏老師 [凝視毀滅:沒有我們的世界] 講座與這個展的關聯,在下篇文章說明好了,順便討論一下科技藝術與之前李山展的連結感想)

***** 

1F和2F,對我來說,都是從不同的觀點或視角看現在的社會,不管是自當下或自未來;是用眼或是用手,藝術家們想討論的,都是我們與社會環境的互動關係。或許我們,能因為不同觀點看同樣的身處環境,在當下的時空,開始反省我們是不是被什麼東西勒住了?是不是太久沒靜下來了?是不是太久沒注意身邊所習慣的事物了?是不是我們看到的,腦袋理解的,不是真實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renlin79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