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會好嗎?-向京在台北]

該展的展覽期間,第一次只去看向京的畫冊和相關著作(其實目的是看[綑體]  Opening.....)做好準備,第二次就是去看向京個展了,先衝上二樓看創作概念影片,再看展聽講座 (高榮禧-[談向京作品中的人體異化與動物他者]) 。算是片段地理解向京創作的思惟及作品內涵。

向京個展包括三個主題 【全裸】、【凡人】、【異境】 呼應主題「這個世界會好嗎?」(Will things ever get better?)

在策展(作品安排)方面,主要是 1.看起來不雜亂;2.讓作品間有「共生感」,當他們擺在一起時,有共生的感覺。向京希望,「就像在 live house 一樣,觀眾只有在這裡才能感受到你想講的話,很直接真實的感受。你離作品50公分,2毫米,都有不同的感受。」MOCA 201 展間的布置,就是所謂「共生」最好的呈現 (雜技表演的【凡人】系列+動物的【異境】系列)。這次展覽很感人的是,作品幾乎沒有[請勿跨越此線]的距離,可以貼得很近離得很遠去感受作品給你的不同感受。(雖然常差點踩到某女子的手,某動物的腳.....)

 

論述的 source 便是從畫冊、創作概念影片 (向京+評論人朱朱)、高榮禧老師講座、MOCA 網頁的作品簡介和我想的(你有格當 source 啊!)。

 

「作品都像一面大鏡子,面對內在自我空間,在這內在性的構造空間,我們需要靜下來。這樣的關係,存在於,例如兩個女人間、人與動物間......」

向京是這麼說的。其實,向京作品很多都是寫實+現實主義或心理現實主義的,在挪用的過程中,她表達她想要的,就是朱朱說的:「對象內性穿透性的捕捉」,以文學喻之,卡夫卡、杜斯陀也夫斯基.....到之後的魔幻寫實之流即是如此。作品中內心現實的敘事(白話=OS),佔了作品很大的空間,從現實層面,關注內在性建構,我在這時間精神上的東西。而藝術家、作家從創作、策展過程中,學習如何與外界溝通。我們客觀看到的向京作品的型態,少女,老女人,群像,其實他們是一個感性個綜合體。

藝術家用隱喻的手法,比喻人在社會結構中的狀態,像是【凡人】的雜技,【異境】的動物。向京作「雜技」其實根本不是在做「雜技」本身,而是我們在社會中的角色,每個人都不能輸,不然就全垮了。向京說:「雜技雖具表演性,但也伴隨著很深的生存痛感,指涉人的某種處境和一種『不得不』的狀態。」;而動物對向京來說,其本質的屬性,是接近人性的自然屬性,溫柔,平和而憐憫的,指涉人性內在的某一部分。

================================================= 

以下就三個主題分別做說明和心得:

【全裸】

這系列都是全裸的女人,真的是全裸,一點寒毛都沒有。向京說:「我做了非常多女人,因為我是女人,而有更多體會,作為一個女性個體,一個更真切自然的載體。更重要的是,我對整體的認識,尤其是人性。」其實向京在某畫冊訪談有提到,她以前很不能體諒自己是一個女人,處處受限制也不討喜,但現在就釋懷了。她喜歡自己的樣子是高大白胖,但自己卻完全不是這樣。至少在我看來,每個女人都有一些向京自己形象的線索,單眼皮、瘦、不高、胸部不大。

主要討論方向還是「女性意識」 (我不太用「女性主義」這詞,他像白蟻丘一樣堅固複雜而自成一格....) 。傳統的美學觀念裡(藝術家都是男人), 雄偉 (sublime) =大(=)男 (ex: 林肯/大衛/沉思者),我們仰望欣賞他們流暢的結實的裸體;秀美 (grace)=小(=)女。其實就大多數男人所想的女性身體,要腰束奶澎屁股硬扣扣;貧乳類殘障;巨乳馬上要站內信;是恐龍就悲劇.....(西斯版文)。(先不從生物繁衍方面看代這些言論),其實在向京【全裸】絕大多數不是「誘人」的女人,但我想,向京就是要用寫實或是去性別化的方式,將身為女人的體會呈現出來。


[一百個人演奏你,還是一個人? 2007 ]

題名源自德國詩人里爾克的短詩

鄰  居
陌生的提琴,你在跟蹤我?/ 在多少個遙遠城市里你寂寞/ 的夜可曾衕我的夜談過心?/ 一百個人演奏你?還是一個人?/
所有大城市里可有/ 這樣的人,他們沒有你/ 就會迷失在河流?/ 怎么我總聽見你?/ 怎么我總是那些人的鄰居。/
他們煩悶地強迫你歌唱/ 強迫你說:生活重於/ 任何事物的重量。


數位女人自成一圈在泡腳,旁邊一隻小鵜鶘好像想接近又好像只想遠觀,那圈女人沒在說話,眼神有點空,客觀上裸裎,但心理卻各自發展著不同的思緒。

 (moca圖)

 

 

 

題名 [孔雀] ,那位瘦小的女孩子卻無華麗的外裝,連身材也不完全得可憐。另一位婦女用驚恐的表情面向那位女孩,但女孩無所謂地面對社會價值觀。雖然我感覺到那女孩心裡好像有壓力,但還是放他去了;女人雖一臉驚惶,但整體氛圍還是自卑的。而一旁的作品 [預感 2007] 那位豐滿(就像石器時代女人雕像)的女人,像先知一樣微笑沉穩地看待前面的小世界。

向京

[孔雀 2007] (從一人驚惶目光望向另一人 明顯兩人的關係很微妙)

 

 

DSCN0588

[我22歲了,還沒有月經 2007] (好喜歡坐在她旁邊平靜舒坦的感覺....)

雖然題名張力很強,但作品給我的感覺卻是平靜自適的,我很喜歡的作品之一。她一個人被木板與其他人分開,躺在封閉的空間,擺著彆扭的姿態。雖然觀者自入口腑看她,她像故意暴露扭曲來炫耀缺陷,但是我試著靠近她(蹲坐在她旁邊眼睛盡量與她同高(其實很卡....)),這封閉的空間瞬間變得不窄小,是我獨自與她剛剛好共處的空間。一種很熟悉的感覺,好像坐太久之後要伸展僵硬的身體;好像面對太多社會壓力後要放浪形骸地面對。至少我覺得坐在她旁邊的感覺是很舒服地。

 

 

DSCN0591

[你的身體 2005] (她巨大到好令人惶恐.....就是莫名害怕.....)

 DSCN0599

(她的手與我的手 放在一起拍照過程中 反而不惶恐 距離好像與她變近了)

[你的身體 2005] 是向京很重要的作品之一,討論她的篇幅很大,主要是這女人做得非常大(因為大的總是男人),而且一般都是我們看裸女不是裸女看我們(當然這位裸女不是「漂亮」那種).....她坐得很舒適,頭輕輕前傾,兩隻腳打開微伸直。但是因為她實在太大隻,眼睛太大,她腳趾往前不到一公尺就是牆,被看到好令人驚恐也沒退路.......但是阿,在做比例尺(她和我的大小),把我的左手和她的右手放在一起,按5.6次快門的時間裡,「其實她還蠻親切的」(?) 就只是坐下來休息,之後要繼續做事。

 

 

【凡人】

雜技群,俄國詩人阿赫瑪托娃[子夜詩抄]:只有鏡子能夢見鏡子;只有寂靜能維護寂靜;我曾生活在多少面鏡子裡;我曾歌唱在多少深淵之畔。德國詩人里爾克[祈禱書](節錄):你看,我要許多。也許我要一切;每次無限陳墜的昏黑和攀登的閃爍

如之前所述,所謂「雜技」並非「雜技」,而是我們這些凡人生活於社會中。練習、表演、忍痛、咬牙地微笑,想盡辦法做好螺絲釘的角色,不拖累其他人。群體合作會是一種力量,但這力量的根源,可能是群體暴力。

 


【異境】

向京用動物來問:「這個世界會好嗎?」原應是人類中心思考的問題,由動物來問。凸顯人與動物的關係,綿羊、馬、海豹海獅海狗海象、有非洲象耳朵的亞洲象、沙皮狗、不損獸、巨蛇、鵜鶘,其實他們都是人性中的某一部分,都溫和良善的,從他們的眼睛透視觀者心理的某一部分。向京是很愛動物的,她工作室的兩隻小狗,經常在旁邊跑來跑去玩遊戲,她還寫了一本關於那兩隻小狗的書[花花與黑皮]裡面寫道:「世界上如果有種最純粹的感情的話,就是動物的感情。」

 

 

DSCN0587

[意境-這個世界會好嗎?]  (我一直覺得我在去年的北藝博某家藝廊有看過牠 牠好大隻好憂鬱~)----->其實我超想摸摸牠的側腹(左手打右手)

 

 

 

DSCN0574

[意境-彼處 2011] (這不尋常的角度總讓我特別有感覺....)----->一方面是,那被「制約」的女孩(芭蕾姿態)用橡膠手去擺佈那隻表情超憂鬱的狗,阿狗就只能默默待在圓圈裡;但另一方面,好像又是兩個受制約的人,有那條細長不自然的手來聯繫彼端的同類。

 

 

============================================================

 創作與標籤(tag)

「標籤」從藝術創作角度來看,是評論、策展一種簡單的分類 (ex: 女性主義、行為藝術......),有些藝術家喜歡被標籤,因為易於形成現象,有集體力量,且觀眾易於做選擇。然而,標籤真的有其必要性嗎?抑或標籤的影響力對一個藝術家真的那麼大嗎?真正的藝術家是具高度個人化的,每個藝術家都是獨特的,標籤是無法闡釋清楚的。有些人就是很難去被分類,或是根本不想被分類,至於分類,只會故步自封罷了。向京這一代女性藝術家(70年代)的女性主義意識,反對創作太概念化及標籤化,反而回到個人生命經驗、社會學方面作表達。創作的路,是一步一步,一點一點累積進行的。向京很喜歡一句德國詩人海德格爾的話:「死亡的一刻,意義才會顯現。

藝術要和此時此刻變化有連結,很多當代藝術家傾向運用影像紀錄時間,這反應是很快的,而雕塑肯定是過慢的。向京對「速度感」的感受是很強烈的,生於1970年代的中國大陸,經歷經濟改革、改革開放、人造衛星、一胎化.......最大劇烈變化的年代,速度緊迫、斷裂的感覺非常真實。然而向京享受緩慢,她只願意關心那些留下的東西,她選擇以太慢的方式創作,很多體驗、感受,是從慢慢雕塑中轉化、積澱的。在這改革變化意識變化劇烈的年代,什麼樣的作品,時過境遷後依然打動我們?用緩慢,冷靜處理一些的東西,是會隨時代推移,前進而不腐。只有在不屬於時間的東西,才能在時間裡永不消失。

 

  

DSCN0609  

201展間一隅 (躲在海獅科中拍的 白衣小姐 [盡頭 2000] 真是無所不在 每次餘光掃到都以為是真的人 而且他的身高跟我差不多...)------>真的是馬戲團,201展間,看似熱鬧生氣蓬勃,但每件作品間仍存在疏離,更甚雜技表演人與他的同事間,他們被社會壓力統治控制而必須在一起,做不可能的雜技。

 

 

 

向京的「當代」是非常平實一般日常人能理解的,非走極端驚世駭俗的。至少她給我的感覺,生命力強韌,冷靜緩慢而平和,愛動物的。

另外,「就像在live house一樣,觀眾只有在這裡才能感受到你想講的話,很直接真實的感受。你離作品50公分,2毫米,都有不同的感受。向京一開始說的這句話便是看她個展最好的方式,與作品眼神同高,越靠近他,作品情緒是很真實的,每件作品的眼神裡情緒是很複雜的。這就是向京最神祕的地方。

 

 

最後,回到「這個世界會好嗎?」我想,向京的答案是肯定的。而我的答案,如果人類繼續要在地球上生存,我希望這世界會好;然而,我更希望的是,人類從地球上消失吧!這無所謂好壞的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renlin79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