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2/22 張懸 [潮水箴言] @南港展覽館

2014 8/20 Vienna Teng [Asia Pacific Solo Tour] @小河岸

很奇蹟能完成「妄想音樂節」演出名單中兩位歌手的集點任務(小聲說有想變動的名單,但這兩位都會在啦XD)

karenlin79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大概從前年開始,會在看完一部電影後,很激動地想盡辦法下載下來留著或找光碟片,或是要跟倫弟分享。就這樣,蒐集了這些令人激動(?)的影片名。因為前幾天無聊的整理,發現好多跟自己以為不相符的結果。但某方面也是很多電影沒看過啦...這幾年一樣看港片為主,中間穿插老金馬獎入圍得獎片。為什麼是老片,因為老片youtube上很多阿 。

一直以為,2000年前的港片占大多數,(畢竟我大部分都是看2000年以前的蜆國、香港、台灣電影),想不到片單裡大概只有一半而已....就像台灣電影我覺得我看得也很多阿,但整理出來後才驚覺,這是安怎...大概是因為看了都覺得還可以這樣吧... 回想之前(其實現在也是),垃圾片和好片吞了一堆,但片單裡面留下來的幾乎都是當年票房大片或得獎片阿XDD

洋片相較少很多,而且都是動畫片,因為我洋片看得本來就很少阿XDDD 要看也是看動畫片 特效或動作大片我真得沒有特別的感覺阿,雖然能想像在電影院很爽,但就這樣阿(菸)。至於歐洲片阿,網路上不好找而且都是英文或非英文字幕有點需要耐心這樣,所以就...

karenlin79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Before Interview]

1. WHAT'S YOUR UNIQUE SELF POINTS? 

karenlin79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嚴歌苓在小說[金陵十三釵]後記中提道:「這不是我最好的作品,但是...」當下我很用力地點頭了,雖說嚴歌苓的作品我看得不多,但就[少女小漁]中幾篇短編看來,[金陵十三釵]真的不是很優秀的。但是啊,剛剛看完張藝謀導的【金陵十三釵】,我必須說,嚴歌苓的相較優秀很多。起心動念先看小說再看電影,應該是因為這樣,電影讓我徹底崩潰了。噢...改編的劇情有太多可以吐槽和不科學的地方,看在畫面很美人物討喜就小小原諒它。

圖片 28
(這版海報比較少人用 但我看來是最符合張藝謀風格的)    

karenlin79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塞納河畔的小鎮吉維尼(Giverny)因莫內而具盛名,莫內在1883搬入此處後,並沒有立刻久住於該地,而是與雷諾瓦一同到南法旅行。往後的六年,他的取材地點遍及整個法蘭西(除了巴黎),畫海景、峽谷.......1899年後,開始為期27年的睡蓮系列。然而莫內到晚年得了白內障,在顏色判讀上產生誤差,雖然有醫治卻無法回到以往的視力。因此可以說,後期的作品不全然是莫內看到的景色,而是推測的顏色及形狀,或許因而這些作品反倒較類似抽象畫。

((這篇主要是關於莫內晚年的作品,花園系列、連作、巨幅蓮花壁畫。))

==============================================

karenlin79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莫內 (Claude Oscar Monet) 1840~1926,法蘭西人,印象派理論的實踐者與精神所在。雖然在印象派歷史發展中(約1850~1900)他並非最重要的人物,卻值得稱上承先啟後的中流砥柱(笑)。整體看來,莫內是個小時了了,青中年困頓,老年得志的畫家。在他一生中,經歷了鐵路普及化、普法戰爭(1870)、日本浮世繪傳入、新舊畫派之爭....直接影響其創作。而晚年近似抽象畫的花園作品,則影響了後世的抽象主義發展。

法蘭西風景畫在1800's,受兩股勢力支配:巴比松畫派及寫實主義。前者開始進行戶外寫生(但回畫室完成),代表人物為米勒 (Jean-François Millet) (就是畫[拾穗]那位);後者排斥浪漫主義及古典主義的空動及脫離現實。印象派受巴比松畫派影響,實踐風景畫直接在戶外完成的理念。印象派的兩位領袖人物:馬奈 (Édouard Manet) 及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 ,奠定了印象派在藝術史上的地位,前者是個有天分的開發者,堅持「視覺」作畫,僅做「現象的捕捉」;後者則扮演「提攜者」的角色,著名的印象派畫家莫內、雷諾瓦 (Pierre-Auguste Renoir) 、西斯萊(Alfred Sisley) 、巴齊耶 (Jean Frédéric Bazille) ...都曾受畢沙羅金錢上或機會上的幫助。

((這篇先說莫內的人生及其單件作品好了,下一篇再來看看他中晚年的連作、花園系列及巨幅蓮花壁畫。))

karenlin79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